铜镜常常出现在纪年墓葬之中而与其他遗物共存,由于造型、纹样风格有很大的一致性,时代变化也比较清楚,往往作为断代的重要参考。 综观我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,从其流行程度、铸造技术、艺术风格和成就来看,战国、两汉及唐代是铜镜重要的发展时期。
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。墓葬出土的铜镜以汉代的数量多。汉代铜镜不仅数量上比前朝多,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发展,且具有以下特点:一是汉武帝时期的铜镜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主题纹饰的布局方式,铜镜向世俗化与商品化方向发展;二是主题纹饰,地纹逐渐消失;三是主题纹饰素朴,图案结构简单;四是铭文逐渐成为铜镜纹饰的组成部分,汉武帝前后出现了完全以铭文为主题内容的铜镜,这个时期半圆球状钮完全代替了战国铜镜的弦纹钮,成为我国古代铜镜钮的基本形式。
铭文内容有了很大变化,这也是宋代铜镜上显著的特点。当时镜背流行题著铸镜者的字号、工匠姓氏、作坊所在地等字样。同时,一些颇具的作坊为防假冒,还要在镜背标明具体的街巷地点和宣传精工制造的广告。如“湖州真石家无比炼铜(照)子”、“湖州仪凤桥石家真正一色青铜照子记”、“饶州叶家久炼青铜照子”等。其中为常见、保存至今数量的是湖州镜。如宫中旧藏的“湖州镜”,左右各饰一长方铭文印记,分别为“湖州符十真炼铜照子记”和“每两一百文”。此类镜出土、发表都非常多,多作“石家”,系南宋时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