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北京聚宝荟艺术品鉴定中心 时间:2024-12-20 19:44:25 [举报]
考古出土资料,汉代流行鎏金银技艺的铜镜。所谓鎏金银是用剂涂附法来外镀金银的工艺,一般是将与金粉或银粉合在一起研磨成剂,涂在处理干净的铜器表面,用一定方式加热器物,使剂中的挥发,留下金粉或银粉均匀地附在铜器表面。
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。墓葬出土的铜镜以汉代的数量多。汉代铜镜不仅数量上比前朝多,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发展,且具有以下特点:一是汉武帝时期的铜镜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主题纹饰的布局方式,铜镜向世俗化与商品化方向发展;二是主题纹饰,地纹逐渐消失;三是主题纹饰素朴,图案结构简单;四是铭文逐渐成为铜镜纹饰的组成部分,汉武帝前后出现了完全以铭文为主题内容的铜镜,这个时期半圆球状钮完全代替了战国铜镜的弦纹钮,成为我国古代铜镜钮的基本形式。
殷代铜镜均为圆形,镜面或微凸,镜身较薄,背面有一桥形拱起。西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铜镜也都是圆形,镜钮有桥形、半环形、长方形等多种类型。铜镜可分为素面镜、重环纹镜和鸟兽纹镜三类。西周早期以素面镜为主,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,到晚期出现了动物纹饰,打破了以素面镜为主的传统。
从纹饰上来看,多选用来自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题材,如牡丹、菊花、桃花、缠枝花、双鱼纹、鸟兽纹、双龙纹、双凤纹、山水人物、亭台楼阁、神仙故事等,都是常见的图案。如清宫旧藏器“莲花飞蝶镜”,环绕镜钮饰一周圆点纹,缀以三朵莲花,间饰三只蝴蝶,图案化。此类铜镜洛阳附近出土较多。再如“龟鹤仙人镜”,元宝形钮,钮侧有长须仙人端坐,饰背光。钮另一侧是童子献寿图案。钮上有飞鹤,钮下饰龟和花草。纹饰间空白较大,铸造也粗糙。此类镜与出土器比较,1974年浙江衢州市龙游公社出土一面菱花镜与之纹饰相同(《浙江出土铜镜》147);《岩窟藏镜》四·29与此镜图案相同,但纹饰左右相反,据称系“宋金时期山东东南路修公路时出土”;另《四川省出土铜镜》也载有两面,一为重庆出土,一为绵阳出土。
其次从器形来看,出现了手柄镜,如旧藏的“长柄仙人镜”。此类镜图片出版较多,目前仿造的也多,但仿造者常将镜身与手柄一次性浑铸,不得要领。还有一种短柄的铜镜,柄上部有镜托,柄下部有穿系孔,镜身图案是一个大大的“”字纹,周围饰龟、鱼纹。此类短柄镜图片很少出版,目前未见仿造。除手柄镜外,镜身的形状也有变化,如亚字形、桃形、葵花形、钟鼎形、瓶形、方形、长方形等。另外,金石学在宋代兴起,好古、仿古蔚然成风,所以此阶段还出现了一些仿古镜,如仿汉镜、仿唐镜等。
铭文内容有了很大变化,这也是宋代铜镜上显著的特点。当时镜背流行题著铸镜者的字号、工匠姓氏、作坊所在地等字样。同时,一些颇具的作坊为防假冒,还要在镜背标明具体的街巷地点和宣传精工制造的广告。如“湖州真石家无比炼铜(照)子”、“湖州仪凤桥石家真正一色青铜照子记”、“饶州叶家久炼青铜照子”等。其中为常见、保存至今数量的是湖州镜。如宫中旧藏的“湖州镜”,左右各饰一长方铭文印记,分别为“湖州符十真炼铜照子记”和“每两一百文”。此类镜出土、发表都非常多,多作“石家”,系南宋时期物。
标签:铜镜,铜镜正规收购商,汉代铜镜,铜镜古董商号码